当前位置》首页》
“保康紫斑牡丹”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
专业号:湖北种苗 2015/4/10 8:51:31
近日,从湖北省保康县牡丹办传来喜讯,该县开展的“保康紫斑牡丹”嫁接试验取得重大成功。2014年9月,为迅速扩大“保康紫斑牡丹”种群数量,保康县牡丹办从全县不同海拔、不同区位采集了1.6万株“保康紫斑牡丹”接穗,以本地杨山牡丹为砧木进行根接。目前,嫁接苗已长出10公分左右的枝条,经检测,成活率达到94.5%。此次试验的成功,标志着“保康紫斑牡丹”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,使该县油用牡丹良种繁育周期得以缩短,为“保康紫斑牡丹”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种苗保障。
近年来,保康县在牡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驯化上卓有成效,繁育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突破。该县在大水林场、横冲药材场、后坪镇九池村建立了野生牡丹种质资源基因库,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。2005年10月,中国牡丹年会在保康召开,来自全国各地70余位专家教授首次以“保康牡丹”命名了我县牡丹自然杂交牡丹群。2010年,我县与襄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进行科研合作,开展了“野生牡丹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繁育技术的研究”。2012年荣获襄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,初步摸清了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,完成了全县现存的5个野生牡丹和1个野生牡丹亚种及大量自然杂交变异品种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,掌握了野生牡丹种生长发育规律,探索出野生牡丹繁育的关键技术。2013年,开展“保康紫斑牡丹”良种选育,通过了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评审认定,获得良种证。并在武汉、上海等地暖湿性气候区试栽成功,为该县油用牡丹种苗推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。同时,该县积极与省林科院合作,从不同地方采集的800株牡丹在后坪镇车峰坪村开展试栽,通过观察其生长情况,对保康紫斑牡丹产量、生长等情况进行监测,取得了重要的试验数据,为全县油用牡丹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。(王波 杨彦华)